<篇名>炙膏肓腧穴法
書名:炙膏肓腧穴法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錄>
<篇名>孫真人《千金方》論
內容:膏肓 穴,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取穴法︰令人正
坐,曲
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動搖,從胛骨上角摸
索全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 依胛骨之裡肋間空處,去胛骨容側指許,摩
KT肉之表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胸戶中,灸兩胛中各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氣
下礱礱然,如流水狀,亦當有所下出。若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也。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
當令側臥,挽一臂令前求取穴灸之也。求穴大較,以右手從右肩上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
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常伸兩臂者亦可伏衣袱上,伸兩臂,令人挽兩胛
骨使相離,不爾,胛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袱,當令大小常定,不爾,則失其穴也。此灸
訖后,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取身體平複,其穴近第五椎,相準望取之。
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時人拙
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 難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目錄>
<篇名>王惟一《明堂銅人灸經》
內容:膏肓 二穴,在第四 下兩傍相去各三寸,主無所不療,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
逆,發
狂健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
支肘,勿令臂動搖也。從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從胛骨之裡
,
去胛容側指許,摩KT 去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于肩中,灸兩胛中一處,至百壯,多至五
百壯。當覺下礱礱似流水之狀,亦當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則無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困,不
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所不及者是穴也。
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當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即胛骨覆
其穴,灸之無驗。此灸訖后,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論曰︰昔在和緩不救晉侯之
疾,以其膏之上、肩之下,針藥不能及,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難遣。若
能用心以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出《千金》、《外台》方。
<目錄>
<篇名>量同身寸法第一
內容:《千金方》雲︰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
。亦
有長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節橫度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外台方》亦同上
法。又一雲︰三寸者,盡一中指也。《聖惠方》雲︰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度兩橫
紋相去為一寸。自依此法,療病多愈。今以此為定穴取寸,石藏用亦用《聖惠方》為準。以
蠟紙條子或薄篾,量患人男左女右手中指中節橫紋上下相去長短為一寸,謂之同身寸(若曲
指節旁取指側中節上下兩交角相去遠近為一寸。若伸指即正取中指自上節下橫紋至中節中,
從
上第二條橫紋長者相去遠近為一寸。當曲指一寸長短,亦相符合。然人之身手指,或有異者
。至于指紋亦各不同,更在此意詳度之也。)此折紙篾與同身寸相等為六寸,逐寸以墨界之
,勿令長短,有所出入不同,截斷收之,俟以此量灸穴。自脊中第四 下停,分兩旁各三寸
為膏肓 ,足太陽膀胱經脈氣之所發也。
\r蠟紙樣\p06-d16a1.bmp\r
\r竹篾樣\p06-d16a2.bmp\r
\r手厥陰經圖\p06-d16a3.bmp\r
\r手太陰經圖\p06-d16a4.bmp\r
\r屈指量寸法圖\p06-d16a5.bmp\r
\r伸指量寸法圖\p06-d16a6.bmp\r
<目錄>
<篇名>正坐伸臂法第二
內容:令患人用墩椅正坐,兩足平蹋至地,膝與髀股高下俱平,兩足相並,足趾前齊,盡脫去
上體
衣服(若不盡脫,則衣袖束臂,不能使胛骨相離,取穴不得。若氣怯畏寒,則反著衣,以臂
穿袖,令領在胸前頸下,以襟交覆腰間,墨點定穴。灸時更著背心,以帶束近穴處,勿令與
坐炷下火相礙。)曲脊伸臂,以兩手按膝上,令中指當膝蓋中,兩大指緊相並,指頭與膝蓋
骨前齊,微用力直舉。腕中勿令斜屈動搖(段彥聰仲謀大夫雲︰石藏用謂以左手按右膝,右
手按左膝,則胛骨開。嘗試用其說,則兩手相交,腕有高下胛骨亦蹈之,偏側當止,如舊法
以左手按左膝為是。)
\r正坐伸臂法圖\p06-d16a7.bmp\r
<目錄>
<篇名>揣骨定穴高下法第三
內容:令患人正坐,曲脊伸臂。以指揣項后脊骨,自第一 至第五 (更有大 ,在第一 上
宛宛
陷中,非有骨也。有骨處即是第一 ,二字《千金方》古方並作“椎”。王惟一校定《明堂
經》改木旁為佳。)逐 以墨點記之,令上下端直分明(墨點訖,便以蛤粉 干,即免有擦
動。)自第四 至第五 ,更以蠟紙或篾,比量兩 上下相去遠近,折為三分,亦以墨
界脊上 間,取第四 下二分微多,第五 上一分微少,用濃墨圈定,此是灸穴。相去六寸
之中,以為兩穴高下遠近之準(《千金方》謂穴近第五 ,用準望取之,故謂 上三分之一
也。)更量兩 ,相去則同身寸一寸三分七厘微縮。有無大段,長短不同,以參合《甲乙經
》自大 至脊 並二十一 ,共長三尺之法,若 骨分明,縱有不同,穴以 數為定。
若以大 至尾 骨三尺法校之,則令其人平身正立,用勁直杖子,以地比度至臍中心截
斷,
回杖子于背上,當脊骨中杖子盡處,即是第十四 下,第十五 上,當中命門穴也。又自命
門穴上,以同身寸量一尺三寸五分,即是第四 下九分七厘,第五 上四分,其兩旁各三寸
,乃膏肓 穴也。若自第一 比向下,則當同身寸五寸一分有余是也。然人身上下停長短各
自不同,大概當以 骨為定也。王冰注《素問》雲︰脊節為椎,脊穹為 。
\r揣椎骨定穴高下法\p06-d16a8.bmp\r
\r量臍心法\p06-d16a9.bmp\r
\r量命門穴上尺寸法\p06-d16a10.bmp\r
<目錄>
<篇名>定穴相去遠近法第四
內容:用先截量下同身六寸蠟紙或篾,橫置脊骨第五 上中央,墨圈定處。令寸數界盡當墨圈
中心
兩頭,平直各三寸,勿令展縮,于紙篾兩頭盡處,以墨圈之。令圈大小直徑三分(《千金方
》雲︰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灸。炷務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以意商度之。小謂小兒,
弱謂虛弱之人也。)一半在紙篾頭內,一半在紙篾頭外,令與脊中第五 二墨圈定高下處。
三圈相直,以為兩穴相去遠近之準。
定穴相去遠近之圖
\r艾炷大小樣式\p06-d16a11.bmp\r
<目錄>
<篇名>鉤股按穴取平法第五
內容:又用前量同身寸紙篾,自脊中第五 上中央,墨所圈處,照脊骨端直向下,比量四寸,
至第
七,以墨點記。自墨點卻兩邊向上斜量至灸穴圈中心,使各恰當同身寸之五寸,以為兩穴
高下平直之準。
\r鉤股取穴之圖\p06-d16a12.bmp\r
\r鉤股按穴取平法圖\p06-d16a13.bmp\r
<目錄>
<篇名>參驗求穴法第六
內容:令患人平身正坐,自以右手從右肩上住附項,伸指直搭背上,以墨記其中指指頭所及處
。左
手亦然,記之。又以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其四肋自胛骨橫排至脊
骨上,用力按摩。如覺隱指,是筋而非骨。《千金方》謂,筋間空處,疑四肋肋字為誤。而
王惟一于《銅人灸經》中,又並改筋間為肋間,及以右手從右肩上住亦同。《千金翼》改為
左肩上住,若以右手搭左肩,則指之所及在第五椎下,去穴甚遠,皆非是,當以方為正也。
)灸穴當三間之中。依胛骨下容側指許,摩KT 肉之表,于筋間空處穴上按之。自覺牽引胸肩
中,(《千金翼》雲︰牽引肩中,石藏用人用篦子或筋頭按穴欲其堅實,令患人易覺也。)及
照
所圈灸穴,在先記患人指所及處之下,或旁側指不可及處,以驗穴之是非。然指有短長,膚
有豐瘦,若相合固善。如不合,即不可以此一端,遂廢余法。亦有人胛骨去脊骨相遠,過同
身寸三寸以上者,即難用脊 兩旁各三寸之法,但求四肋三間之中,依胛骨下容側指許為穴
可也。
\r參驗求穴法\p06-d16a14.bmp\r
<目錄>
<篇名>坐點坐灸法第七
內容:坐炷下火時,令患人一依點穴時,正坐伸臂、頭、項、肩、背、手、足、腕、膝不得少
有欹
側,伸縮改易。即及臂中舉按用力輕重,亦常令勻。若一事稍異于前,胛骨便輒相近,覆閉
灸穴艾炷,即在骨上;或胛骨開而相遠,動爭寸余,火氣不入穴竅,徒受苦楚,無所益也。
若不失其穴,灸至數壯,覺胛骨中通熱而不甚痛,意自快暢(石用之雲︰當覺臂中習習然也
。)至數十壯后,或若腕中酸辛,若以機支,或用軟帛于肘上腕中連束二臂,令緩急得所,
亦能少助。蓋手欲按而臂欲舉,故腕中費力,或少休頃刻亦無害,但要安頓身體四肢一如前
耳。如日灸五十壯,累至數百為佳。《千金方》雲︰灸六百壯,至千壯,當覺氣下礱礱然如
流水狀,亦當有所下,其治疾之效甚眾且敏(有上氣喘滿,即時平減者,有婦人經候不通已
八月,灸兩日而下者,如此之類甚多。)穴至在上而最能下氣,非它穴藥石之比,而又無所
不治,有疾者宜留意焉。
\r坐點坐灸法圖\p06-d16a15.bmp\r
<目錄>
<篇名>石用之取穴別法第八
內容:石藏用,字用之,京師大醫也。其治療方術一從古法,亦多為人灸此穴。其取穴法︰令
患人
床榻上盤膝正坐,隨人之肥瘠大小,置栲栳或墊枕之類,以衾絮冒之。令兩臂相交,平伏其
上,余亦相同。乃用《千金方》不能久坐伸臂使伏衣袱上之意也。其用堅物雲,欲大小高下
常定勝于衣袱。但臂之伸屈,與古異耳,其治皆效。蓋醫者意也,隨事增損,初無定方。孫
真人笑秦緩之拙,不能求得此穴,但知針藥之不及,不知火氣之能徹,則求之浸巧,是不為
過也。
紹興已未歲,余守武昌時。總領邵戶部玉雲︰少時病瘵得泉州僧為灸膏肓,令伏于栲栳
上,
僧以指節極力按尋其穴,令病者覺中指麻乃是穴。若指不麻,或雖麻而非中指者,皆非也。
已而求得之,遂一灸而愈。壬戌四月,增記于此。
\r石藏用取穴別法圖\p06-d16a16.bmp\r
<目錄>
<篇名>葉潘等取穴別法第九
內容:葉余慶,字無善,平江人。自雲︰嘗病瘵疾,其居對橋,而行不能度。有僧為之灸膏肓
穴,
得百壯。后二日,即能行數裡,登降皆不倦,自是康強。其取穴法,但並足垂手,正身直立
,勿令俯仰,取第四椎下兩旁同身寸各三寸。灸時以軟物枕頭覆面臥,垂手附身,或臨時置
身,取安便而已。其轉為人灸,亦用此法,雲皆有功。然與昔人取穴之法甚略,又與《千金
方》立點則立灸之說不合,歐陽典世行之,陳了翁瑩中婿也,了翁得無為張濟針術,其求穴
尤妙,嘗為行之灸膏肓俞,故痕可見,以葉所言,校之葉穴微下,蓋脊有曲直之殊,不能無
少異也。又常熟縣醫工潘琪雲︰渠傳之于師,取穴之法︰正坐曲脊,並足而仰兩手,令大指
與臍屈肘當髀股上亦自是。其說雖與《千金方》伸臂令正直之法不同,然比立點則近古矣。
又衢州開化縣,普鑒院僧仲聞,得取穴二法︰其一正坐堅立,兩膝當乳,以兩臂還抱,屈手
向膝,以左手頭指以指捏左膝眼,右手指亦然,于背上數椎骨量穴,依此坐灸。又法︰正坐
立膝,同上以臂貼膝外,直伸向足,豎兩手相背,以二頭指向身,手捏兩足大趾頭歧間,余
亦如上。其比同身寸只用伸指法,似亦可用。今俱存之,不特以備見聞之博。且使后人較其
短長知所適從,不為異端所惑心。
\r葉元善取穴法圖\p06-d16a17.bmp\r
\r葉元善臥灸法圖\p06-d16a18.bmp\r
\r潘琪仰手曲肘取穴法\p06-d16a19.bmp\r
\r僧仲聞取穴前法圖\p06-d16a20.bmp\r
\r僧仲聞取穴后法圖\p06-d16a21.bmp\r
<目錄>
<篇名>灸訖補養法第十
內容:孫真人雲︰此穴灸訖,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取身體平複。其補養之道,宜
食溫軟
羹飯,毋令太飽,及飲啖生冷、油膩、粘滑、鵝、豬、魚、蝦、筍、蕨、其他動氣發風之物
。並觸冒風寒暑濕,勿以陽氣乍盛輒犯房室。如覺氣壅,可灸臍下氣海、丹田、關元、中極
四穴中一穴;又當灸足三裡,引火氣以實下。隨病深淺,加以歲月將息,則可保平複。不然
,是猶倚一木以支大廈之傾,又發而去之,其終從晉候之歸,非灸之罪也。
<目錄>
<篇名>跋
內容:余自許昌遭金狄之難,憂勞危難,沖冒寒暑,過此東下。丁未八月,抵泗濱,感 瘧。
既至
琴川,為醫妄治,榮衛衰耗,明年春末,尚苦 腫腹脹,氣促不能食,而大便利,身重足痿
,杖而后起。得陳了翁家專為灸膏肓俞,自丁亥至癸巳,積三百壯。灸之次日,既胸中氣平
,腫脹俱損,利止而食進。甲午已能肩輿出謁,后再報之,仍得百壯,自是疾証浸減,以
至
康寧。時親舊間見此殊功,灸者數人,宿 皆除。孫真人謂︰若能用心方便,求得其穴而灸
之,無疾不愈,信不虛也。因考醫經同異,參以諸家之說,及所親試,自量寸以至補養之法
,分為十篇,並繪身指屈伸坐立之像圖于逐篇之后。令覽之者,易解而無徒冤之失。亦使真
人求穴濟眾之仁,益廣于天下也。建炎二年二月十二日。
\x都總管同干辦公事賜緋魚袋莊綽記。\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