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書名:經絡匯編

<篇名>經絡匯編
書名:經絡匯編
作者:翟良
朝代:明‧崇禎元年
年份:西元1628年

<目錄>
<篇名>經絡統序
內容:經絡者,人之元氣,伏于氣血之中,周身流行,晝夜無間,所謂脈也。其脈之直行大隧者為經,其脈之分派交經者
為絡,其脈絡之支別者,如樹之有枝,又以其自直行之脈絡,而旁行之者也。人肖天地以有生,其經絡亦肖天地之時運
以流行,如每日寅時肺臟生,卯時流入大腸經,辰胃巳脾午心火,未時又到小腸經,申屬膀胱酉屬腎,戊居包絡亥三焦,
子膽丑肝又屬肺,十二經脈任流行。十二經之脈,一有壅滯則病,太過、不及則病,外邪入經絡亦病。有始在一經,久
而傳變,為症多端,其症各有經絡。如一頭疼也,而有左右之分,前后不同;一眼病也,而有大 、小 、黑珠、白珠、
上下胞之異,當分經絡而治。經絡不分,倘病在肺經也而用心經藥,則肺病不除,徒損其心;病在血分也而用氣藥,則
氣受其傷,而血病益甚。至外邪入經絡,而為傳變之症,尤不可不分經絡。東垣曰︰傷寒邪在太陽經,誤用葛根湯,則
引邪入陽明,是葛根湯乃陽明經藥,非太陽經藥也。由此推之,患病之夭于藥者,不知其幾許人矣。方書雲︰“不明十二
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誠確論也。世之庸醫,輒曰吾大方脈也,非針灸科,何必識穴。曾不思先知經絡,后能定穴,穴
可不識,經絡亦可不知乎?此其所以為庸也。今所匯之書,經絡最晰。穴不混淆,使學人因穴以尋絡,因絡以尋經,經
絡了然,直尋病源,庶用藥無惑。仁人君子有實心濟世者,當注意于此矣。

<目錄>
<篇名>原始
內容:萬物生于造化之中,必賴元氣累積,漸次而成形。兒在母腹之中,亦賴氣血滋長,漸次而成體。人物之生,皆有所
本雲,何也?太極乃一氣耳,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備而萬物生矣。當兩儀未判之先,總一太極
也。太極如卵然,內則陰陽混沌也,至開辟而分天地,輕清為天,重濁為地。天垂象而有日月星辰,地奠形而有山川土
石,此兩儀生四象也。四象具而五行彰,一生水,水全清,未有渣滓;二生火,火則薰灼溷濁而將凝也;三生木,木則
半剛半柔,而體質成矣,四生金,全至剛而體質堅矣;五生土,土則重大,質濃而成形,是五行備矣。五行既備,則陰
陽交合,而化生萬物也。人得天地之正氣而生,既有陰陽,即分男女,故稟乾道之粹者為男,稟坤道之粹者為女,乃鐘
五行之秀,得氣化之全者也。故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兩目以象日月,四肢以象四時,五臟以象五行,六腑以象六氣,
呼吸以象氣機,寤寐以象晝夜,血脈以象江河,毛發以象草木,骨節以象周天之度。一身之中,無不肖乎天地,天地間
最靈于物者也。上以治歷明時,下以分州畫野,中以立綱陳紀。輔相天地之不及,裁成天地之太過,所以參天地而為三
才也。其物之動而為獸者,稟陰陽之偏,頭體橫,四肢皆足而走。其物之動而為禽者,稟陰陽之盛,頭向上,而有翼能
飛。其物之動而為水族者,稟陰陽之至,無翼足而沉水。植物本乎地,故根入于地,枝葉向乎天,此皆造化自然之妙
也。今以人之形化言之。《易》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蓋精血會聚,胎孕乃成。其胎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
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發生。七月游其魂而能動左手,八月游其魄而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

滿足而生也。又曰︰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為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主魂,動生靈也(三魂,一曰爽靈,二月
胎胱,三曰幽精)。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七魄,一名尸狗,二名伏矢,三名雀陰,四名吞賊,五名非毒,六名
除穢,七名臭肺)。五月五行分臟,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
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萬象成也。又有雲︰其臟腑生成之次第,若陰包陽者為男,先生左腎;
陽包陰者為女,先生右腎。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腎屬水,故五贓由是為陰。其次心
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已勝者。小腸屬火,故六腑由是為陽。其次
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五絡。十五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三萬四千孫絡,
孫絡生三百二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二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皆備矣。
且婦人懷孕,其各經逐月滋養胎元,皆有次第。一月足厥陰肝脈養,二月足少陽膽脈養,三月手厥陰心包絡脈養,四月
手少陽三焦脈養,五月足太陰脾脈養,六月足陽明胃脈養,七月手太陰肺脈養,八月手陽明大腸脈養,九月足少陰腎脈
養,十月足太陽膀胱脈養,諸陰陽各養兒三十日,惟手太陽小腸,與手少陰心脈,二脈不養者。以其下主月水,上為乳
汁故也。若孕婦病而胎不安,就子所養月分,詳其氣血多寡,察其有余不足而調之。

<目錄>
<篇名>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內容:人生而百骸俱備,九竅(耳目口鼻陽七竅,前后陰二竅)皆靈,惟口之一竅,乃飲食之所從入,氣息呼吸之
道路,門戶之首稱也。如口之上下口唇,名為飛門,言其動運開張,如物之飛搖也。上下牙齒,名為戶門,言其能司出
入,如戶之啟閉也。雖屬足陽明經,其本又從腎生,腎主骨,故曰牙齒者骨之余。牙齒以內,則舌居焉。舌乃心之
苗,其本又兼脾腎二經,舌上隱竅曰廉泉,舌動而津液涌出,穴在結喉下。又有雲︰舌根下近牙處一小穴,名玉池穴,
下通腎經,舌動而清水出,即腎水上潮,仙家謂之赤龍攪海。上 之后,如小舌而下垂者,曰懸雍,乃發聲之機也。懸
雍之下,舌之后,有咽、喉二竅,同出一脘,異涂施化,二道並行,各不相犯。喉在前,主出納,名吸門;其管堅空,
其硬若骨,連接肺本,為氣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肺之竅,以激諸脈之行,此氣管也。咽在后,主吞咽,名咽門;
其管柔空,其軟若皮,下接胃本,為飲食之路,水食同下,並歸胃中,此食管也。吸門、咽門之間,又有會厭,其形非
肉非骨,由似肉似骨,如錢之大,覆于吸門之上,為聲音之關,薄則易于啟發,音出快而利便,濃則啟發遲,音出慢而
聲重。吸門氣出,則會厭開張,若飲食自口入咽,必由吸門而過,會厭即垂,緊蓋吸門,飲食由會厭之上而入咽門,毫
不犯喉,言語呼吸,則會厭開張。若當食之時,偶有言語,會厭因之而開張,覆蓋不嚴,則飲食乘氣逆入喉門而嗆矣。
氣管九節,重十二兩,長一尺二寸,廣二寸,內有十二小孔,孔不外透,乃氣息之路,謂之十二重樓,仙家謂之十
二等級。下聯肺本,以肺乃相傳之官,又為華蓋,居諸臟之上,以覆蓋諸臟,統一身之氣,六葉兩耳,中有二十四空,
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無有窮也。主藏魄,重三斤三兩,附著于脊之第
三椎。肺之下而心系焉。心乃君主之官,形如未放蓮花,中有七孔三毛。又有雲︰其象尖長扁圓,其色黑赤黃,其中竅
數,多寡各異,迥不相同,上通于舌,下無透竅,統一身之血。主藏神,重十二兩,藏精汁三合,附著于脊之第五椎。
外有脂膜包裹,赤黃色為心包絡,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聯,共成一片,周回斜著于脊脅,俗名謂之羅
膈。遮隔腸胃濁氣,使不得上薰心肺。所謂膻中也,膻在兩乳之間,為氣之海,清氣所居之地,主呼吸而條貫百脈者。
包絡羅膈,與諸贓腑所聯之脂膜,俱系于脊之上下。而包絡羅膈,則系于脊之第七節,諸臟系皆于此而通于心,而心亦
于是而通諸臟。《經》雲︰七節之傍,中有小心(傍,非傍側之傍,脊有左右兩傍,而小心居于其前),乃神靈之官也,
禁不可刺。心有四系︰一系上通于肺,肺受清氣,下乃灌注,以朝百脈。一系循脊,從左透膈而通于肝。肝乃將軍之官,
如木甲折之象,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亦有系上絡心肺,為血之海,上通于目,下亦無透竅。主藏魂,重四斤四兩,
附著于脊之第九椎。膽即系于肝之短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重三兩三銖,藏汁三合,一名謂之青腸。一系循脊,
近右透膈而通于脾。脾在肝下,乃倉廩之官,與胃同膜而附其上。其色如鳥脾赤紫,其形如刀鐮。聞聲則動,動則磨胃,
食乃消化。主藏意與智,重三斤三兩,長五寸,廣三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而藏榮,附著于脊之第十椎。一系入肺兩
大葉間,由肺葉而下,曲折后向,並連脊膂細絡,貫脊髓,透膈而通于腎。腎在脾下,腎乃作強之官,形如豇豆,色紫
黑,有二枚相並,而附著于脊之十四椎,兩傍各一寸五分,右為陽水,左為陰水,相對有橫管一條相通,中間有一穴,
是命門,乃相火也。經雲︰兩個一般無兩樣,中間一點是真明,正此之謂也。主藏精與志,外有黃脂包裹,內裹淡白,
各有帶二條,上條系于心,下條過屏翳穴后,趨脊骨下,有大骨在脊之端,如半手許,中有兩竅,是腎經帶脈過處,上
行夾脊,至腦中,是謂髓海。五臟之真,惟腎為根,上下有竅,谷味之液,化為氣血,氣血壯盛,化生精脈,精脈滿足,
人乃久生。蓋五臟皆有精,而腎乃其聚處,所以謂腎乃精之舍。若腎精絕,則五臟之氣血無余,豈能久生乎?所以人當
調和飲食,以養后天之氣血;保攝精脈,以養先天之元氣。此喉之一竅,臟相聯絡者如此。食管自咽門至胃,長一尺六
寸,透膈而通于胃。胃之上口,即食管下口,名為賁門,言其如物之奔而不返也。胃乃倉稟之官,水谷之海,號曰太倉,
又謂之黃腸。重三斤十二兩,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廣一尺五寸,徑五寸;容谷二斗,水一斗五升,為受納之府,腐
化水谷。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名為幽門,言其幽暗隱秘之處,水谷由此而入小腸。小腸乃承受之官,化物出焉。重
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疊積,盤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之大半,又
謂之赤腸。小腸下口,即大腸上口,名為闌門,言其闌約水谷,從此泌別清濁。其清之如水者,滲入膀胱而為溺。膀胱
與小腸,以脂膜相聯,有下口,無上口,承受闌門之清而為溺者,亦藉此脂膜以相通也。為其內空,善受濕氣,濕氣入
始化而為溺,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三合。又謂之黑腸,其濁之滓
穢者,傳入大腸。大腸乃傳導之官,變化出焉,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右回疊積,
盤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又名回腸。大腸下口,即直腸上口,名為魄門。直腸下口,名為肛門,滓穢之物,從
此出焉。此咽之一竅,腑相聯絡者如此(膽在肝中,無竅通腑;三焦無形,借形為形,所以不曾續于腑之聯絡中。詳說
在各臟腑圖論內)。臟腑有相合者、有不相合者,有大相懸絕者。臟與臟相合者,心肺也;贓與臟相懸絕者,肺腎也;
臟與腑相合者,肝膽也、脾胃也。腑與腑相合者,胃與小腸,小腸與大腸也。膀胱雖附于小腸,非有孔道貫通者,是
脂膜與小腸相聯而淡滲耳。項中有二竅,前則喉,后則咽,玉莖亦有二竅,上則溺管,下則精管。婦人牝漏之內,亦有
二竅,其溺孔在上,小便從此而生,或病淋濁,亦從此出;其行經旋精,或崩漏遺泄,皆從下管而出。婦人下管,又名
庭孔、血室、子宮。知此,則知淋濁、遺泄、崩帶,不一源矣。五臟六腑,俱相聯絡,而著于脊,又不可不知。
耳者腎之竅,眼者肝之竅,口者脾之竅,舌者心之竅,鼻者肺之竅。腎主骨,牙者骨之余。肝主筋,指甲筋之余。
脾主肌肉,凡肉之盡處皆屬脾(如上下眼皮、上下唇皮、耳垂,並周遭之邊,指甲周遭之邊之類是也)。心主血,發者血
之余。肺主皮毛,遍身毛孔皆其余。
以上言臟腑聯絡貫串之形、以下言臟腑氣血流行之脈,詳說見各臟腑圖論中。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手太陰肺經(左右共二十二穴)
內容:\r手太陰肺經圖\p06-d33a1.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肺臟之圖
內容:\r肺臟之圖\p06-d33a2.bmp\r
《危言》曰︰肺者 也, 然居乎上,為五臟之華蓋。《醫旨緒余》曰,肺者勃也,言其氣勃郁也。《難經》曰︰
肺重三斤三兩。
\x手太陰經肺\x 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統一身之氣,主藏魄,與大腸為表裡。其母脾土,其子腎水。其克
肝木,其賊心火。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位西,其時秋,其色白,其脈澀而短,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惡寒,
其液涕,其聲哭,其味辛。在五行屬金,其外候竅通于鼻。其形四垂如蓋,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著于脊之第三椎,中
有二十四空,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龠,行
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其經多氣而少血,寅時氣血注此。其不足則太息,其有余則喘嗽。其平脈浮短,其賊脈
洪。其死丙丁日。其畜馬,其谷稻,上為太白星。
其見証也,善嚏,悲愁欲哭,洒浙寒熱,缺盆中痛,腹痛,肩背痛,臍右少腹脹痛,小便數,溏泄,皮膚痛及麻木,
喘、少氣,頰上氣見。形寒飲冷則傷肺。實則夢兵戈競擾,虛則夢田野平原。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
傷皮毛,苦勝辛。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多食苦,則皮膚槁而毛拔。
其經之脈,起于中焦,受足厥陰之交,下絡大腸,複行本經之外,還循胃口,迤邐上膈,而會屬于肺臟。從肺系
出而橫行胸博四行之中府、雲門,以出腋下;下循 內,歷天府、俠白,行少陰心經、手厥陰心主包絡兩經之前,下入
肘中,抵尺澤,循臂內上骨之下 ,歷孔最、列缺穴,入寸口之經渠、太淵,以上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少商穴;而絡脈
之支行者,從腕后列缺穴,達次指內 出其端,而交于手陽明經,由合骨二間三間以至于商陽穴,又自商陽而上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肺臟諸穴歌
內容:手太陰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下尺澤,孔最見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太陰肺兮出中府,雲門之下一寸許,雲門璇璣旁六寸,巨骨之下二骨數,天府腋下三寸求,俠白肘上五寸
主,尺澤肘中約文論,孔最腕下七寸取,列缺腕上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是,太淵掌后橫紋頭,魚際節后散脈舉,少商
大指端內側,鼻衄刺之立見止(璇現,任脈穴名。巨骨,手陽明大腸經穴名)。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共四十穴)
內容:\r手陽明大腸經圖\p06-d33a3.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大腸腑之圖
內容:\r大腸腑之圖\p06-d33a4.bmp\r
回腸者,以其回疊也;廣腸即回腸之更大者,直腸,又
廣腸之末節也,下連肛門,是為谷道、后陰,一名魄門,總皆大腸也。廣腸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難經》曰︰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危言》曰︰腸者暢也,貴通暢也。
\x手陽明經大腸\x 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其體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回十六曲,受谷一
斗,水七升半,其上口接小腸之下口。在干為庚,在支司酉,在五行屬金,在八卦為兌,與太陰肺為表裡。其經氣血俱
多,卯時氣血注此。
其見証也,齒痛頗腫,目黃口干,鼻衄喉痺,肩前 痛,大指次指難用,耳聾輝輝 ,耳肺嘈嘈,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氣滿,皮膚堅而不痛;氣盛,則脈太過而熱腫;虛則脈不給而寒 。
其經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受手太陰之交,行陽之分。由是循次指之上廉,歷二間、三間以出合谷兩骨
之風複上入陽溪兩筋之中;自陽溪而上,循臂上廉之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裡,入肘外廉之曲池,循膀外前廉,
歷肘 、五裡、臂 ,絡手少陽之 會,上肩至本經之肩 ;出肩 之前廉,循巨骨上行,會督之大椎,由大椎而下,
入足陽明之缺盆,循足陽明之外絡,繞肺臟,複下膈,當胃經天樞之分會屬于大腸;其支者,自缺盆上行于頸,循天
鼎、扶突上貫于頰,入下齒縫中,由齒縫複出俠口兩吻,相交于人中之內,左脈之右,右脈之左,上俠鼻孔,循禾 、
迎香,以交于足之陽明經,而由承泣、四白、巨 、地倉至頭維,又自頭維而下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大腸經諸穴歌
內容:手陽明廿穴名 循商陽二間三間而行,歷合谷陽溪之俞 過偏歷溫溜之濱,下廉上廉三裡而近,曲池肘 五裡之
程,臂 肩 上于巨骨,無鼎紆乎扶突,禾 唇連,迎香鼻迫。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商陽鹽指內側邊,二間來尋本節前,三間節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間;陽溪上側腕中是,偏歷腕后三寸安,
溫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裡逢,曲池曲骨紋頭盡,肘 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
尋五裡,肘上三寸行向裡,臂 肘上七寸量,肩 肩端舉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
禾水溝旁五分,迎香禾 上一寸,大腸經穴自分明。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足陽明胃經(左右共九十穴)
內容:\r足陽明胃經圖\p06-d33a5.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胃腑之圖
內容:\r胃腑之圖\p06-d33a6.bmp\r
胃之上口,名曰賁門,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于脾、肺,宣播于諸脈。
《卮言》曰︰胃者匯也,號為都市,五味匯聚,何所不容,萬物歸土之義也。《難經》曰︰胃重二斤一兩。
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名幽門。
\x足陽明經胃\x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其體大一尺五寸,紆曲屈申長二丈六寸,容
谷二斗,水一斗五升,位居中焦。在五行屬土,與足太陰為表裡。其經氣血俱多,官與脾同,辰時氣血注此。
其見証也,洒然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
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 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濕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頭腫喉痺,大腹
水腫,膝濱腫痛,循膺乳、氣沖、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前熱,其有余于胃,則消谷善飢,
溺色黃;氣不足則色皆寒 ;胃中塞則脹滿。
其經之脈,受手陽明之交,起于鼻兩旁手陽明之迎香穴。由是而上,左右交于額中,過足太陽睛明之分,下循鼻
外,歷本經承泣、四白、巨 ,入上齒縫中,複出循地倉,挾兩口吻,環繞唇下,左右相交于承漿之分,由承漿循頤后
之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膽之客主人,循發際,會足少陽之懸厘、頷厭之分,循下關、頭維,會于膽之
懸顱,督之神庭︰分支絡,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歷水突、氣舍,入缺盆,行足少陰俞府之外,下膈當上脘、中
脘之分,屬胃絡脾;于此分支,從缺盆下乳內廉,循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
太乙、滑肉,下挾臍,歷過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諸穴,入氣沖中(即氣沖);其支行者,自屬胃處起于胃
之下口,循腹裡,過足少陰育愈之外,本經之裡,下至氣沖,于前直行入氣沖者相合。自此而行髀關,抵伏兔、歷陰
市、梁丘,下入膝臏中;于此又分正支,經犢鼻,下循 外之三裡、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下足附之沖
陽、陷谷,入中指外間之內庭,至歷兌而終。其抽支自膝下三寸,循三裡穴之外;別行而下入中指外間,與前入內庭、
歷兌正支合。又一小支自附上沖陽穴,別行入大指間,斜出足厥陰行間穴之外,循大指下出其端,以交于足之太陰經,
由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而上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胃經諸穴歌
內容:足陽明四十五,自承泣四白而數,巨 有地倉之積,大迎來頰車之伙;下關頭維以人迎,水突氣舍與缺盆,氣戶兮
庫房屋翳,膺窗兮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天樞外陵;大巨從水道歸來,氣沖入髀關之境,伏兔至
陰市梁丘,犢鼻自三裡而行;上巨虛兮(即上廉)條口,下巨虛兮(即下廉)豐隆,解溪沖陽入陷谷,下內庭厲兌而終。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胃之經兮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四白目下方一寸,巨 鼻孔旁八分,地倉夾物四分近。大迎頷下寸三中,頰車
耳下八分穴,下關耳前動脈行,頭維神庭旁四五(神庭,督脈穴,在中行發際上五分,頭維去神庭四寸五分)。人迎喉
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氣舍突下穴相乘(氣舍,在水突下),缺盆舍下橫骨內,各去中行寸半明。氣戶璇璣旁
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庫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頭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自氣戶至乳根六
穴,上下相去各一寸六分,去中行任脈各四寸),卻去中行須四寸,以前穴道與君陳。不容巨闕旁三寸(巨闕,任脈
穴,臍上六寸五分),卻行幽門寸五新(幽門,腎經穴,巨闕旁一寸五分,在胃經、任脈二脈之中),其下承滿與梁
門,關門太乙滑肉門,上下一寸無多少,共去中行三寸中。天樞臍旁二寸間,樞下一寸外陵安,樞下二寸大巨穴,樞下
四寸水道全,樞下六寸歸來好,共去中行二寸邊。氣沖鼠鼷上一寸(鼠鼷,橫骨盡處),又去中行四寸專,髀關膝上有尺
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記。膝臏陷中犢鼻存,膝下三寸三裡至,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
七寸條口味,膝下八寸下廉看。膝下九寸豐隆系,卻是踝上八寸量。比那下廉外邊綴,解溪去庭六寸半(庭,內庭也),
沖陽庭后五寸換,陷骨庭后二寸間,內庭次指外間現(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歷兌大指次指端,去爪如韭胃井判(璇璣,
任脈穴名)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足太陰脾經(左右共四十二穴)
內容:\r足太陰脾經圖\p06-d33a7.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脾臟之圖
內容:\r脾臟之圖\p06-d33a8.bmp\r
遺篇《刺法論》曰︰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滑氏曰︰掩乎太倉。華元化曰︰脾主消磨五谷,養于四旁。中梓
曰︰脾胃屬土,俱從田字,胃居正中,田字亦中,脾處于右,田亦偏右。
《難經》曰︰脾重二斤三兩,廣扁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藏。
\x足太陰經脾\x 脾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乃榮之居也。主藏意與智,主一身之肌肉,為五臟之本。其母心火,
其子肺金。其克腎水,其賊肝木。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肉。其位中央,其時長夏,其脈緩,其色黃,其音宮,其數五,
其臭香,其聲歌,其味甘,其惡濕,其液涎。在五行屬土。其外竅通于口,其形廣三寸,長五寸,掩候于太倉,附著子
脊之第十一椎,與胃為表裡。其經多氣而少血,巳時氣血注此。其不足則少氣,其有余脹滿。其平脈緩,其賊脈弦。其
死甲乙日。其畜牛,其谷稷,上為鎮星。
其見証也,五泄,二便閉,面黃,舌本強,口甘,食則嘔,胃脘痛,腹脹腸鳴,善噫善飢;后出余氣則快,身體四
肢倦怠,食不下咽,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泄,水閉,黃疽,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足大指不為用。飲食
勞倦則傷脾。實則夢歡歌快樂,虛則夢飲食相爭。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甘走肉,肉病
毋多食甘。多食酸,則肉胝 而唇揭。
其經之脈,起于足大指之端隱白穴,受足陽明之交。由是循大指內側白肉際大部穴,過核骨后,歷太白、公孫、
商丘,上內踝前廉之二陰交,上 內,循 骨后之漏谷,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陰中都穴之前,至地機、陰陵泉;自陰陵
泉上循膝骨內之前廉,血海、箕門迤邐入腹,經沖門、府舍,會任脈之中極、關元,複循腹結、大橫,會任脈之下
脘;歷腹哀,過足少陽之日月,足厥陰之期門,複循本經腹哀之裡,下至任之中脘、下脘之際,屬脾而絡于胃。再由腹
哀上膈,循食竇、天溪、胸鄉、周榮,由周榮外,曲折向下至大包,由大包外曲折向上,會于肺之中府,上行交胃經人
迎穴之裡,挾咽連舌,散舌本而終;其支者,循腹哀行至胃部,會任脈之中脘外,上膈,注于任之膻中之裡,而交于手
少陰心經,文自極泉而下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脾經諸穴歌
內容:足太陰脾中洲,二十一穴太自游,趙大都穴瞻太白,訪公孫兮至商丘,越三陰之交而漏谷地機,可即步陰陵之泉,
而血海箕門是求,入沖門兮府舍軒豁,解腹結兮大橫優游。腹哀食竇兮,接天溪而同派;胸鄉周榮兮,綴大包而如鉤。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大指端內側隱白,節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內側核骨下,節后一寸公孫呼。商丘內踝微前陷,踝上三寸三陰交,踝上
六寸漏谷是,漏上五寸地機朝。膝下內側限陵泉,血海膝臏上內廉,箕門穴在魚腹取,動脈應手越筋間。沖門期下尺五
分(期門,肝經穴,巨闕旁四寸五分;巨闕,任脈穴,臍上六寸五分),府舍期下九寸看,腹結期下六寸入,大橫期下
五寸半。腹哀期下方二寸,期門肝經穴道現,巨闕之旁四寸五,卻連脾穴休胡亂。自此以上食竇穴,天溪胸鄉周榮貫,
相去寸六無多寡,又上六寸中府換,大包腋下有六寸,淵液腋下三寸絆(淵液,膽經穴,腋下三寸;與脾大包穴相連)。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手少陰心經(左右共十八穴)
內容:\r手少陰心經圖\p06-d33a9.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心臟之圖
內容:\r心臟之圖\p06-d33a10.bmp\r
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其中有竅,多寡不同,以導引天真之氣。下無透竅,上通乎舌,共有四系,以通四臟。心外
有赤黃裹脂,是為心包絡,心下有膈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所謂膻中也。
\x手少陰經心\x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統一身之血,主藏神,以膻中為腑,與小腸為表裡。其母肝木,其
子脾土。其克肺金,其賊腎水。其時夏,其色赤,其脈洪而鉤,其位南,其卦為離,其音征,其惡熱,其數七,其味苦,
其臭焦。其華面,其液汗 其聲笑。在五行屬火。其經多氣而少血,午時氣血注此。其形如未放蓮花,中有七孔三毛。
又有雲︰其象尖長扁圓,其色黑赤黃,其中竅數多寡各異。其外候竅通于舌,重十二兩,盛精汁三合,居肺下膈上,附
著于脊之第五椎,有四系;一系上通于肺;一系循脊從左透膈而通于肝;一系循脊近右沒透于脾︰一系入肺兩大葉間,
由肺葉而下,曲折后向,正連脊膂細絡,貫脊髓,與腎相通。于七節之間,而諸臟系皆于此而通于心,而心亦于是而通
于諸臟。其不足則憂,其有余則笑不休。其平脈洪,其賊脈沉。其死壬癸曰。其畜羊,其谷黍。上為熒惑星。
其見証也,消渴,兩腎內痛,后廉腰背痛,浸淫善笑,善驚善忘,上咳吐,下氣泄,眩仆身熱,腹痛而悲。憂愁思
慮則傷心。實則夢憂驚恐怖,虛則夢煙火焰明。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酸勝苦。苦走血,血病毋
多食苦。多食咸,則脈凝位而變色。
其經之脈,受足太陰之交,起于心中,循任脈之外,屬心系下膈,當臍二寸之分,而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
挾咽,系目;其直者,複從心系直上,至肺臟之分,出循腋下,抵極泉;自極泉下循 內后廉,行手太陰、心主兩經之
后,歷青靈穴,下時內廉,抵少海,手腕下踝為兌骨。自少海而下,循臂內廉,循歷靈道、通裡,至掌兌骨之端,循陰
、神門,入掌內廉至少府,循小指端之少沖穴而終,以交于下太陽經。又由少澤、前谷、后溪而上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心經諸穴歌
內容:手少陰九穴成,極泉青靈少海深,自靈道通裡而達,過陰 神門而迎,抵于少府少沖可尋。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少陰心起極泉中,腋下筋間脈入胸(臂內腋下筋間,動脈入胸),青靈肘上三分取(時舉臂取之),少海肘后端五
分(肘內廉節后大骨外,出肘端五分,屈肘向頭得之),靈道掌后一寸半,通裡腕后一寸同,陰 腕后方半寸,神門掌后
兌骨隆,少府節后勞宮直,小指內側取少沖。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共三十八穴)
內容:\r手太陽小腸經圖\p06-d33a11.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小腸腑之圖
內容:\r小腸腑之圖\p06-d33a12.bmp\r
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疊積十六曲,容谷二斗四
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x手太陽經小腸\x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體長三丈二尺,左回疊十六曲。其上口接胃之下口,其下口
按大腸之上口,在臍上一寸水分穴,至是泌別清濁;其水液清者入膀胱,渣滓濁者入大腸。在五行屬火,在八卦為離,
與手少陰為表裡。其經多血而少氣,未時氣血注此。
其見証也,嗌痛,額頷腫痛,不可以顧,腰似折,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 、肘、臂外后廉痛。
其經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外側少澤穴,受手少陰心經之交。由是循手指外側之前谷、后溪上腕,出踝中歷腕骨、陽
谷、養老;自養老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穴,出時內側兩筋之間,歷小海穴,上循 外后廉,行手陽明、少陽之外,出
肩解,繞肩HT 上肩,循肩貞、 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諸穴,上會于督之大椎,分左右相交于兩肩

上;由此入足陽明之缺盆,循肩向腋下行,當任脈膻中之分,絡心,循胃系下膈,過任之上脘、中脘,抵胃下行任脈之
外,當臍上二寸之分,屬小腸;其支者,從胃之缺盆,循頸之天窗、天容,上頰抵顴 ,上至目外角之銳 ,過足少陽
之瞳子 ,卻入耳中,循聽宮而終;其支者,別循頰上 ,抵鼻,至目內 睛明穴,以斜絡于顴,而交于足之太陽經。
足太陽起睛明、通天,自通天斜行,左右相交于巔上之百會,分支而下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小腸經諸穴歌
內容:小腸穴十九,中路從少澤,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骨,觀陽谷養老之崇,得支正于小海,逐肩貞以相從。值
俞兮遇天宗,乘秉風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啟天窗兮見天容,匪由顴 ,易造聽宮?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小指端外為少澤,前谷外側節前覓,節后捏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側。兌骨下陷陽谷討,腕上一寸名養老,支正
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貞HT 下兩骨解,KT 俞大骨下陷考(大骨下,HT 上廉,舉臂取之),天宗秉風后
骨陷,
秉風 外舉有空(天 外,肩上 后,舉臂有空),曲垣肩中曲HT 陷,外俞HT 后一寸從(即外肩俞,肩HT 上廉,
去脊三
寸)。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窗扶突后陷詳(頸大筋間前,曲頰下扶突后動脈,應手陷中),天容耳下曲頰后,顴 面煩
銳端星(面 骨下廉,銳骨端陷中),聽宮耳端大如菽(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此為小腸手太陽。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
內容:\r足太陽膀胱經圖\p06-d33a13.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膀胱腑之圖
內容:\r膀胱腑之圖\p06-d33a14.bmp\r
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尿九升九合,廣二寸半。
《甲乙經》曰︰膀者,橫也;胱者,廣也,言其體橫廣而短也。
\x足太陽經膀胱\x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注曰︰位當孤腑,故謂都官。居下內空,善受
濕氣,故藏津液,若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溲便注泄;氣海之氣不及,則隱閉不通,故曰氣化則能出矣。所謂孤腑者,諸
腑俱有口,上下相通,惟膽與膀胱、與諸腑無相通之口。膽與肝為表裡,膽在肝內,臟腑合一,亦為不孤。膀胱與腎,
雖是表裡,氣血相通,形不合一,獨居于臟腑之下,孤腑之所由稱也。膀胱之體,重九兩二銖,縱橫二寸,居腎下之前,
大腸之側,當臍上一寸水分穴之所。小腸下口,乃膀胱之上際也。膀胱有下口,無上口,實與小腸無口相接,惟有脂膜
相連。其脂膜包裹膀胱,如綿球之狀,其脂膜與脾之大絡,各臟腑之脂膜,俱相聯,所以謂脾之濕氣,亦能滲入膀胱,
而化為溺。但不若脂膜中之絡系,上通于小腸之下口、大腸之上口,相交會處而為闌門者,闌約水谷,清濁從此泌別。
濁之濁者,傳入大腸;濁之清者,由脂膜之絡系滲入膀胱。膀胱實無上口,所謂有上口者,非也,方書有雲︰飲食之味,
氣入于胃,稟脾之運化,而胥為濕氣,若炊甑然。蒸蒸布KT ,充拓于郛廓之內。其輕清者,上而為榮血,為清氣,為

液;其 悍者,為衛氣。濁中濁者,傳入小腸、大腸而為屎;濁中清者,滲入膀胱而為溺。未入之先,尚是濕氣,既入
始化而成溺,一管直達前陰而出矣。又有精管,循腰脊,繞大腸之右,而同出于前陰,但精管在溺管之下,至玉莖龜頭,
挽歸一口。其經多血而少氣,申時氣血注此。
其見証也,頭苦痛,目似脫,頭兩邊痛,淚出,臍反出,下腫,便膿血,肌肉痿,項似拔,小腹脹,按之欲小便不
得。
其經之脈,起于目內 睛明穴,受手太陽之交也,上額循攢竹,過督之神庭,歷曲差、五處、承光、通天;自通天
斜行,左右相交于巔上督脈之百會,由此分一支抵耳上角,過足少陽之率谷、浮白、竅陰,散養于諸經;其直者,由通
天穴,循絡卻、玉枕入絡腦,複出下項抵天柱,自天柱而下,通督之大椎、陶道,卻循肩膊內,挾脊兩旁,相去各一
寸半下行、歷大抒、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
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由是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由腰中又分支,循腰髀,下挾脊,歷上 、次 、中
、下 ,出會陽,下貫臀,至承扶、殷門、浮 、委陽,入 中之委中穴;又一正支,自天柱而下,從膊左右別行,
下貫胛膂,歷附分、魄戶、膏育、神堂、噫嘻、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育門、志室、胞盲、秩邊,下歷尻
臀,過足陽明之髀樞,循髀外后廉,髀骨之裡,承扶之外一寸五分之間而下,與前之入 者相合;正支者下行,循合
陽下貫 內,歷承筋、承山、飛揚、附陽,出外踝后之昆侖、仆參、申脈、金門,循京骨、束骨、通谷,至小指外側
端之至陰穴,以交于足少陰之經,由涌泉、然谷而上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膀胱經諸穴歌
內容:足太陽六十三,睛明攢竹詣曲差五處之分,承光通天見絡卻玉枕之行。天柱高兮大抒抵,風門開兮肺俞當,厥陰心
膈之會,肝膽脾胃之藏。三焦腎兮大腸小腸,膀胱俞兮中膂白環,自從大抒至此,去脊中寸半之間。又有上次中下四
,在腰四空以和調,會陽居尻尾之旁(尻尾,任脈穴名),吾背二行始了。仍上二椎旁附分(二椎下兩旁,去脊
中三寸),三椎旁魄戶膏育,並四椎而過神堂。噫嘻兮膈關魂門,陽綱意舍兮胃倉盲門,志室胞育背以秩邊而分。承
扶浮 與委陽,殷門委中而合陽。至承筋與承山,到飛揚與附陽,會昆侖仆參申脈,探金門京骨之場,由束骨而通谷,
抵小指外至陰之門。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足太陽膀胱經,目內 角始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曲差發際上五分。五處發上一寸是,承光發上二寸半,通天絡
卻玉枕穴,相去寸五調勻看。玉枕夾腦一寸三,入發二寸腕骨見,天柱項后發際中,大筋外廉陷中獻。自此夾脊開寸
五,第一大抒二風門,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俞五椎之下論。膈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大腸
十六之下椎,小腸十八膀十九,中膂內俞二十椎,白環二十椎下當(白環俞即腰俞),以上諸穴可排之。更有上次中下
,一二三四腰空好,會陽陰尾反骨旁,背部二行諸穴了。又從脊上開三寸,第二椎下為附分,三椎魄戶四膏育,第五
椎下神堂尊,第六噫嘻膈關七,第九魂門陽綱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倉穴已分,十三育門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須
論,十九胞盲廿秩邊,背部三行諸穴勻。又從臀下陰攻取,承扶居于陷中主,浮 扶下方六分,委陽扶下寸六數。殷門
扶下六寸長, 中外廉兩筋鄉,委中膝 約紋裡,此下三寸尋合陽,承筋腳裙上七寸,穴在 腸之中央,承山 下分肉
間,外踝七寸上飛揚,附陽外踝上三寸,昆侖外跟陷中央,仆參亦在踝骨下,申脈踝下五分張,金門申脈下一寸,京骨
外側骨際量,束骨本節后陷中,通谷節前陷中計,至陰卻在小指側,以上諸穴屬膀胱。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足少陰腎經(左右共五十四穴)
內容:\r足少陰腎經圖\p06-d33a15.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腎臟之圖
內容:\r腎臟之圖\p06-d33a16.bmp\r
父母媾精,未有形象,先結河車,中間透起一莖,如
蓮蕊初生,乃臍帶也。蕊中一點,實生身立命之原,即命門也。自此天一生水,先結兩腎。
夫命處于中,兩腎左右開合,正如門中棖 ,故曰命門,蓋一陽處于二陰之間,所以成乎坎也。
《甲乙經》曰︰腎者引也,能引氣通于骨髓。《卮言》曰︰腎者神也,妙萬物而為言也。
腎有兩枚,形如豇豆,重一斤一兩,附脊十四椎,當胃下兩旁,前后與臍平直。
\x足少陰經腎\x 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蟄藏之本,精之居也。五臟皆有精,而腎乃其聚處,所以謂腎者,
精之舍也,以膀胱為腑。其母肺金,其子肝木。其克心火,其賊脾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其位北,其藏志,其旺冬,
其色黑,其脈沉而滑,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其惡燥,其聲呻。在七情為恐,在六氣為寒,在五味為咸,在干為癸,
在支司子,在八卦為坎,在五行屬水。其外候耳。其形如豇豆,色紫黑,有二枚,並入脊膂,附著于脊之第十四椎,兩
旁各一寸五分,外有黃脂包裹,內裡淡白,兩腎相通,有橫管一條,中間一穴,乃命門也,前與臍平。其經多氣而少
血,酉時氣血注此。其不足則厥,其有余則腸泄。其平脈沉,其賊脈緩。其死戊巳日。其畜彘,其谷豆,上為辰星。
其見証也,面如漆,眇中清,面黑如炭,口渴舌干,咽腫干痛,咳唾多血,胸中滿,大小腹痛,大便難,臍、左
脅下、背、肩、髀間痛,飢不飲食,心懸如飢,腹大脛腫,咳嗽,脊臀股后痛,臍下氣逆,小腹急痛泄,足痿厥,下
腫,足 寒而逆,腸癖,陰下濕,四指黑,手指青厥,足下熱,嗜臥,坐而欲起,凍瘡下痢,善思善恐,四肢不收,四
肢不舉。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實則夢腰脊解軟,虛則夢涉水恐懼。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
血,甘勝咸。咸走骨,骨病毋多食咸,多食甘則骨疼痛而齒落。
其經之脈,受足太陽膀胱經之交,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之涌泉穴。由涌泉轉出足內踝前,起大骨下然谷之
下,循內踝之后太溪,別入跟中之大鐘、照海、水泉,循內踝,行厥陰、太陰兩經之后,歷本經複溜、交信穴,過足太
陰脾經之三陰交,上 內,循築賓,出 內廉,抵陰谷;由陰谷上股內后廉,貫脊會督脈之長強,環出于前,循本經橫
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盲俞,當育俞之所,臍之左右,屬腎下臍,過任脈之關元、中極而絡膀胱;其直者,從
育俞屬腎之所上行,循商曲、石夫、陰都、通谷等穴,貫肝,上循幽門,上膈歷步廊,入肺;循本經神封、靈墟、
神藏、或中、俞府而上循喉嚨,並足陽明胃經之人迎,挾舌本而終;其支者,自神藏別出繞心注胸,會任之膻中,以交
于手厥陰心包絡之經,自天池、天泉而下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腎經諸穴歌
內容:少陰腎經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位,大鐘照海通水泉,複溜交信築賓連。陽谷橫骨與大赫,氣穴四滿中注垣,盲俞

曲石關位,陰都通谷幽門纏,步廊神封靈墟位,神藏或中俞府全。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下一寸前(內踝前一寸),太溪踝后跟骨上,大鐘跟后踵中邊(足跟后踵中,大骨上兩筋
門也)。水泉溪下一寸覓,照海踝下四寸真,複溜踝上前二寸,交信踝上二寸聯,二穴止隔筋前后,太陰之后少陰前
(前旁骨是複溜,后旁骨是交信,二穴止隔一條筋)。築賓內踝上 分,陰谷膝下曲膝間,橫骨大赫並氣穴,四滿中注
亦相連,各開中行止寸半,上下相去一寸便。上隔盲俞亦一寸,育俞臍旁半寸邊,育俞商曲石關來,陰都通谷幽門開,
各開中行五分俠,六穴上下一寸裁。步廊神封靈噓存,神藏或中俞府尊,各開中行計二寸,上下寸六六穴同,俞府璇璣
旁二寸,取之得法有成功。
(馬玄台曰︰陰都,中脘旁五分。通谷,上脘旁五分。幽門,巨闕旁各五分。又按︰下自橫骨、大赫、氣穴、四滿、
中注,上下各去一寸,所謂橫骨在盲俞下五寸,有以也。但自橫骨至中注)各開中行一寸半,盲俞、商曲、石關、陰
都、通谷、幽門,各開中行五分,自步廊、神封、靈墟、神藏、 中、俞府,去中行各二寸,其屈曲有如此。《徐氏針灸
書》皆以二行言,誤矣。巨闕,任脈穴名)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手厥陰心包絡經(左右共一十八穴)
內容:\r手厥陰心包絡經圖\p06-d33a17.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心胞絡經之圖
內容:\r心胞絡經之圖\p06-d33a18.bmp\r
心包一藏,《難經》言其無形。滑伯仁曰︰心包,一名手心主︰以藏象校之,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
下。其與橫膜相粘,而黃脂裹者,心也。脂膜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此說為是,凡言無形者非。
胞絡者,胞絡其心也,即膻中也,為心之所以來,諸說不一,承訛已久,今考正之。
\x手厥陰心胞絡\x 一名心主,即膻中也。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或問手厥陰一經,曰心主,曰心包絡,
又曰膻中者,何也?蓋心,君火也;包絡,相火也。君火以名,相火以位,相火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心主,以
經而言,則曰心包絡。又臼膻中者,《靈蘭秘典篇》雲︰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蓋喜笑心火所司,喜樂之意,正與
心應也。獨稱臣使者,君主之親臣也。由是推之,則包絡即膻中也,膻中即心主也,總一經而各異其名耳。其形質在心
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連,而黃脂裹者,心也;其脂膜之外,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絡也。然包
絡非止于心聯絡而包之己也,其實一脂膜,羅膈相聯,與脾之大絡,腹內之脂膜,遍徹腔中,統系于脊,臟腑藉此以相
聯。贓腑之氣血,即藉此以相通。既系于脊,則臟腑與軀殼相聯必藉此;臟腑之氣血,與軀殼相灌,亦必藉此,則包絡
實臟腑之總司也。有名有形,所謂無形者非也。其經多血而少氣,與三焦為表裡,戌時氣血注此。
其見証也,笑不休,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腋肢滿,面赤煩心。
其經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下之包絡,受足少陰腎經之交也。由是下膈,絡于三焦之上脘、中脘;其支者,自屬
心包,上循胸,出脅,下腋三寸天池穴,上行抵腋下,下循 內之天泉,以界乎手太陰、手少陽兩經之中間,入肘中
之曲澤穴。又由肘中下臂,行臂兩筋之間,循 門、間使、內關、大陵,入掌中勞宮,循中指出其端之中沖;其支別
者,從掌中,循無名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陽三焦經,自關沖、液門而上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心包絡經諸穴歌
內容:手厥陰心包之絡,計有九穴之奇,自天池天泉而始,逐曲澤 門而馳,間使通乎內關,大陵近于勞宮,既有掌握乃
抵中沖。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心絡起自天池間,乳后一寸腋下三(腋下三寸,乳后一寸),天泉曲腋下三寸,曲澤屈肘陷中央, 門去腕方五寸
(掌后去腕五寸),間使腕后三寸量,內關去腕止二寸,大陵掌后兩筋間,勞宮屈中名指取(屈中指、無名指取之),中
指之末中沖詳。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共四十六穴)
內容:\r手少陽三焦經圖\p06-d33a19.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三焦經之圖
內容:\r三焦經之圖\p06-d33a20.bmp\r
《中藏經》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三
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x手少陽經三焦\x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上焦在胃上口,其治在膻中;中焦在中脘,其治在臍旁,下焦
在膀胱之上,其治在臍下一寸。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雖有上、中、下,其實徹上、徹下皆腎間真陽之氣也。
膈膜脂膏之內,五臟六腑之隙,水谷流化之關,其氣融會于其間,薰蒸膈膜,腐化水谷,發達皮膚分肉,營運四旁,實
元氣之別使也。為元氣之別使者,以元氣賴其導引,潛行默運于一身之中,所以謂活命之根也。曰上、中、下者,各隨
所屬之部分,而臟腑脂膜之空處皆是也。是故雖無其形,倚內外之形而得名,雖無其實,合內外之實而為位者也。所
謂借形以為形者也,是此經本有名有形,后世以為無狀有名
者,非也。其經多氣而少血,與手厥陰為表裡,亥時氣血注此。
其見証也,耳聾渾渾 ,咽痛喉痺,目銳 角痛,耳后、肩 、時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為用。
其經之脈,受手厥陰心包絡經之交,起于小指次指之端關沖穴,上出次指之間,歷液門、中渚,循手表腕之陽池,
出臂外兩骨之間;循外關、支溝、會宗、三陽、四瀆,上貫肘,抵天井穴;從天井上行,循臂 之外,歷清冷淵、消
濼,行手太陽之裡、手陽明之外,上肩,循 會、肩 、天 ,交出足少陽之后,過手太陽之秉風、足少陽之肩井,下
入陽明之缺盆,複由足陽明之外,而交會于膻中,散布絡繞于心包絡,下膈,當胃上口,以屬上焦;于中脘,以屬中
焦;于下脘,以屬下焦,其支者,從任之膻中而出缺盆,上項挾耳后,過督之大椎,循天牖上抵耳后,經翳風、螈脈、
顱息,直上出耳上角之角孫,過足少陽之懸厘、頷厭、陽白,及太陽睛明之分,屈曲下頰至 ,會手太陽顴 ,其又
支者,自翳風入耳之分中,過手太陽之聽宮,歷耳門行禾 ,卻出至目銳 ,會足少陽之瞳子 ,循絲竹空,而交于足
少陽之膽經,自瞳子 、聽會而下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三焦經諸穴歌
內容:手少陽穴二十三,關沖液門中渚旁,陽池外關支溝位,會宗三陽四瀆行,天井清冷消濼位, 會肩 天 當,天牖
翳風螈脈接,顱息角孫耳門場,禾 絲竹空穴畢,此經穴法細推詳。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無名之外端關沖,液門小次指陷中,中渚腋下去一寸,陽池腕上之陷中。外關腕后方二寸,腕后三寸開支溝
(臂外三寸兩骨間),腕后三寸內會宗,空中有穴細心求。腕后四寸三陽絡,四瀆肘前五寸著,天井時外大骨后,骨罅
中間一寸摸。肘后二寸清冷淵,消濼 節腋臂下看, 會肩前三寸中(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肩 上陷中
央。天牖容之后存(天牖,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發際上),翳風耳后尖角陷(耳后尖角陷
中,拔之引耳中),螈脈耳后青脈現,顱息亦在青絡脈。角孫耳廊中間上,耳門耳前起肉中(耳前起肉,當耳缺陷
中),禾 耳前動脈張,欲覓絲竹空何在,眉后陷中仔細量。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足少陽膽經(左右共八十六穴)
內容:\r足少陽膽經圖\p06-d33a21.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膽腑之圖
內容:\r膽腑之圖\p06-d33a22.bmp\r
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藏精汁三合,狀如瓶。
中梓曰︰膽者擔也,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言有擔當也。
\x足少陽經膽\x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又曰︰膽者澹也,清淨之府,無所受無所輸,淡淡然也。其體重三
兩三銖,包精汁三合,居肝之短葉問,與肝形質相合,在干為甲,在支司寅,在八卦為震,與肝為表裡。其經多氣而少
血,子時氣血注此。
其見証也,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塵,體無膏,足外反熱,頭角頷痛,目銳角痛,缺盆腫痛,
馬刀挾癭,小指次指不為用。
其經之脈,受手少相之交,起于目外 之瞳子 ,由聽會、客主人,上抵頭角,歷頷厭,下懸顱、懸厘,外循耳,
上發際,至曲鬢、率谷;由率谷外折,下耳后,循天沖、浮白、竅陰、完骨;又自完骨外折,上會于少陽三焦之角孫,
循本神,會足太陽膀胱之曲差下行,循本經之陽白,複會膀胱之睛明上行,循本經之臨位、目窗、正營、承靈、腦空、
風池;由風池循頸,會于手少陽三焦之天牖,下至肩上,以循本經之肩井,左右相交,出手少陽之后,會督之大椎、膀
胱之大杼、小腸之秉風(蓋秉風乃手太陽、陽明、少陽及足少陽四經之所會也),前入足陽明之缺盆,下腋循胸,歷
淵液、輒筋、日月,會帶脈之季脅,循本經京門、帝脈、五樞、維道、居 ,上髀中,橫過折下,循環跳而下,歷髀
外,行太陽、陽明之間,循中瀆、陽關,出膝外廉,抵陽陵泉,由陽陵泉下行外輔骨,歷陽交、外丘、光明,直下抵絕
骨之端,循陽輔、懸鐘而下,出外踝之前,至丘墟,循足面之臨位、地五會、俠溪,上入小指次指之間竅陰穴而終;
其支別者,自足跗面臨位穴別行,入大指,循大指本節后岐骨內,出大指端,貫爪甲后之三毛,入爪甲而交于足厥陰之
肝經,由大敦、行間、太沖而上行也。按︰此經頸部有三曲折,圖難盡其形狀,故為之詳說,以便觀覽。自瞳子 至風
池,凡二十穴,作三折,向外而行,始于瞳子 至完骨為一折;自完骨外折,上至陽明會睛明為一折;自睛明上行,循
臨位、風池為一折。緣其穴曲折,不可旁注,乃作一至二十,次第以該之︰一瞳子 、二聽會、三容主人、四頷厭、
五懸顱、六懸厘、七曲鬢、八率谷、九天沖、十浮白、十一竅陰、十二完骨、十三本神、十四陽白、十五臨位、十六目
窗、十六正營、十八承靈、十九腦空、二十風池。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膽經諸穴歌
內容:足少陽膽四十三,瞳子 與聽會安,客主人同頷厭集,懸顱懸厘曲鬢行,率谷天沖浮白繼,竅陰完骨本神當,陽白
臨泣目窗住,正營承靈腦空行,風池肩井兼淵液,輒筋日月京門關,帶脈五樞維道續,居 環跳接中瀆,陽關陽陵複陽
交,外丘光明陽輔交,懸鐘丘墟足臨位,地五俠溪竅陰畢。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足少陽兮四十三,頭上二十穴分三折,起自瞳子至風池,積數陳之依次第。瞳子 近 五分,耳前陷中尋聽會(耳

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客主人名上關同,耳前起骨開口空。頷厭懸顱之二穴,腦空上廉曲角下(腦空即顳 。頷厭、
懸顱二穴,在曲角之下、腦空之上),懸厘之穴異于茲,腦空下廉曲角上。曲鬢耳上發際隅(耳上發際曲隅陷中),率
谷耳上寸半安(此穴在耳上些),天沖耳后入發二(耳后入發際二寸),浮白入發一寸間(亦耳后些)。竅陰即是枕骨
穴,完骨之上有空連(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完骨耳后入發際,量得四分須用記。本神神庭旁三寸,入發一寸
耳上系,陽白眉上方一寸,發上五分臨泣用(目上,直入發際五分陷中),發上一寸當陽穴,發上半寸目窗貢,正營發上
二寸半,承靈發上四寸擁,腦空發上五寸半,風池耳后發陷中(耳后顳 后,腦空下發際陷中)。肩井肩上陷中求,大骨
之前一寸半(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陷中),淵液腋下方三寸,輒筋期下五分判。期
門卻是肝經穴,相去巨闕四寸半,日月期門下五分,京門監骨下腰絆(監骨,下腰中季脅,本夾脊,腎之募)。帶脈章
門下寸八,五樞章下四八貫(五樞去帶脈三寸,季脅下四寸八分),維道章下五寸三,居 章下八寸三。章門緣是肝經
穴,下脘之旁九寸含,環跳髀樞宛宛中(髀樞中,側臥,屈上足、伸下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屈上伸下取穴
同。風市垂手中指盡,膝上五寸中瀆論(髀外膝上五寸肉間陷中),陽關陽陵上三寸,陽陵膝下一寸從。陽交外踝上七
寸,踝上六寸外丘用,踝上五寸光明穴,踝上四寸陽輔分,踝上三寸懸鐘在,丘墟踝前之陷中,此去俠溪四寸五,卻是
膽經原穴功。臨泣俠溪后寸半,地五會去溪一寸,俠溪在指岐骨間,竅陰四五二指端。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足厥陰肝經(左右共二十八穴)
內容:\r足厥陰肝經圖\p06-d33a22-1.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肝臟之圖
內容:\r肝臟之圖\p06-d33a23.bmp\r
肝重四斤四兩,左二葉,右四葉,附脊第九椎。
《卮言》曰︰肝者干也,屬木,象木枝干也。
\x足厥陰經肝\x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主納血,為血海,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位東,其時
春,其色青,其脈弦而長,其臭臊,其聲呼。在七情為怒,在六氣為風,在五味為酸,在于為乙,在支司卯,在八卦為
巽,在五行屬木。其母腎水,其子心火。其克脾上,其賊肺金。其外候陰器,與膽為表裡。其經少氣而多血,丑時氣血
注此。其不足則悲,其有余則怒。其平脈弦,其賊脈澀。其死庚辛日。其畜雞,其谷麥,上為歲星。
其見証也,頭痛,脫色,善潔,耳無聞,頰腫,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胸痛,脅腫,婦人小腹
腫,腰痛不可俯仰,四肢滿悶挺長,熱嘔逆,睪疝暴痒,足逆寒, 善螈,遺溺,淋溲便難,癃狐疝 ,冒眩轉筋,陰
縮筋攣,善恐,胸中喘,罵詈。血在脅下,喘。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實則夢山林大樹 虛則夢細草苔蘚。怒
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辛,則筋攣急而爪枯。
其經之脈,受足少陽之交,起于足大指聚毛之大敦,循足附上廉,歷行間、太沖,抵內躁前一寸之中封;自中封上
踝,過足太陰脾經之三陰交,歷蠡溝、中都,複上一寸,交出太陰之后,上 內廉,以至膝關、曲泉 上行循股內之陰
包、五裡、陰廉,遂當足太陰沖門、府舍之分,入任脈之陰毛中,左右相交,環繞陰器,抵小腹而上,會于任脈曲骨、
中極、關元之穴,循本經之章門,至期門之所,挾胃屬肝,下足少陽膽經日月之分,絡于膽。由期門上貫膈,行足太陰
脾經食竇之外、大包之裡,散布脅下。上手太陰肺經之雲門、足少陽淵腋之間,足陽明胃人迎之外,循喉嚨之后,上
入頏顙,再行足陽明胃經地倉、人迎、四白之外,連目系,上出額,行膽經臨泣之裡,與督脈會與巔頂之百會;其支
者,從目系,下行任脈之外、本經之中,下頰裡,交環于唇口之內;其又支者,從期門屬肝處,別貫膈,行足太陰脾經
食竇之外、本經之裡,上注肺,下行至中焦,挾任之中脘之分,以交于手太陰之經,由中府、雲門、天府而下行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肝經諸穴歌
內容:足厥陰一十四穴終,起大敦于行間,循太沖于中封,蠡溝中封之會,膝關曲泉之宮,襲陰包干五裡,陰廉乃發,尋
羊矢于章門,期門可攻。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足大指端名大敦(內側為隱白,外側為大敦),行間大指縫中存,太沖本節后二寸,踝前一寸號中封(足內踝骨前
一寸,筋裡宛宛中)。蠡溝踝上五寸是(內踝骨前上五寸),中都踝上七寸中(內踝上七寸前骨中),膝關犢鼻下二寸,
曲泉曲膝盡橫紋。陰包膝上方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蜷足取之,看膝內側必有陷中),氣沖三寸下五裡(氣下三寸,陰
股中動脈應手),陰廉沖下有二寸,羊矢沖下一寸許。氣沖卻是胃經穴,鼠鼷之上一寸主,鼠鼷橫骨端盡處,相去中行
四寸止。章門下脘旁九寸,肘尖盡處側臥取,期門又在巨闕旁,四寸五分無差矣(巨闕,任脈穴,臍上六寸五分)。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任脈(二十四穴)
內容:\r任脈圖\p06-d33a24.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任脈論
內容:任者,總也,乃腎之配,與督本一源而分為二歧也,督乃由會陽而行背,任則由會陰而行腹。人身任、督猶天地南
北也,可以分、可以合,分之見陰陽之不雜,合之見渾淪之無間。
其見証也,苦內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
其脈起于中極,下會陰之分,由是循曲骨,上毛際,至中極,行腹裡,循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
下脘、建裡、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上頤循承漿,至齦交分
行,系兩目之中央,會承泣而終;其支者,起于包中,循脊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于咽喉,別絡
唇口。氣血盛則肌肉熱,血獨盛則滲灌皮膚,而生毫毛。婦人月事數下,不足于血,沖任二脈俱傷,不能榮其口唇,是
以髭須不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任脈諸穴歌
內容:任脈二十四穴行腹與胸,會陰始兮曲骨從,中極關元石門可通,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裡兮,中脘上脘;巨闕
鳩尾兮,中庭膻中。玉堂上紫宮華蓋,璇璣上天突之尊,飲彼廉泉,承漿味融。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任脈會陰兩陰間,曲骨毛際陷中安,中極臍下四寸取,關元臍下三寸連。臍下二寸名石門,臍下寸半氣海全,臍下
一寸陰交穴,臍之中央即神闕。臍上一寸為水分,臍上二寸下脘列。臍上三寸名建裡,臍上四寸中脘許,臍上五寸上脘
在,巨闕臍上六寸五。鳩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六寸取,膻中卻在兩乳間,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宮三寸二,膻上
華蓋四八舉(四寸八分)。膻上璇璣五寸入,璣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約四寸,廉泉頷下骨尖已,承漿頤前唇棱下,任
脈中央行腹裡。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督脈(共二十八穴)
內容:\r督脈圖\p06-d33a25.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督脈論
內容:督者,都也,行背部之中行,為陽脈之都綱,乃奇經八脈之一也。
其見証也,脊強而腰厥。
其脈起于下極之所,循長強並脊裡而上行,歷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束、至陽、靈台、神
道、身柱,過足太陽之風門,循陶道、大椎、啞門,至風府入腦,循腦戶、強間、后頂上巔,至百會、前頂、囟會、上
星、神庭,循額至鼻柱,歷素 、水溝、兌端,至齦交而終;其支者,起于小腹之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之端,其細
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后,別繞臀,至少陰與太陽中路,合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與足太陽起目內 ,上額交
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脖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小腹直上者,貫臍
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中。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督脈諸穴歌
內容:督脈在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長強,舞腰俞兮歌陽關,入命門兮懸樞間。脊中中樞筋束,乃造至陽靈台,上神道身
柱陶道,以大椎而駐,症門風府兮,腦戶強間;后頂百會兮,前頂在前。囟會近上星之照,神庭見素 之妙。水溝至兌
端而無差,齦交居唇內而病療。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又分寸歌
內容:督脈齦交唇內鄉,兌端正在唇端央,水溝鼻下溝中索,素 宜向鼻端詳。頭形北高面南下,先以前后發際量,分為
一尺有二寸,發上五分神庭當。發上一寸上星位,發上二寸囟會良,發上前頂三寸半,發上百會五寸央(在頂中央旋毛
中)。會后寸半即后頂,會后三寸強間明,會后腦戶四寸半,后發入寸風府行(頂后發入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發
上五分 門在,發后際上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之,入系舌本),神庭至此十穴真。自此項骨下脊 ,分為二十
有四椎,大椎上有項骨在,約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長強亦不算,中間二十一可排推。大椎大骨為第一,二椎節內陶道知,
第三椎間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須疑,第六靈台至陽七,第九身內筋束思,第十中樞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懸樞之穴奇,
十四命門腎俞並,十六陽關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長強隨。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手經起止圖
內容:\r手經起止圖\p06-d33a26.bmp\r
\x少澤穴\x 手太陽小指之穴,在手指之端外側,小腸脈起于此穴,止于聽宮。
\x少沖穴\x 手少陰心經之穴,在手小指內廉去爪甲如韭葉,心脈起于極泉,止于此穴。
\x關沖穴\x 手少陽三焦之穴,在手小指次指之外側,即手第四指之端也,三焦脈起于此穴,止于絲竹空。
\x中沖穴\x 手厥陰心包之穴,在手中指之端,包絡脈起于天池,止于此穴。
\x商陽穴\x 手陽明大腸之穴,在手大指次指之端,大腸脈起于此穴,止于迎香穴。
\x少商穴\x 手太陰肺經之穴,在手大指之端,內側白肉宛宛中,肺脈起于中府,止于此穴。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足經起止圖
內容:\r足經起止圖\p06-d33a27.bmp\r
\x涌泉穴\x 足少陰腎經之穴,在足心,腎脈起于此穴,止于俞府。
\x至陰穴\x 足太陽膀胱之穴,在足小指外側之端,膀胱脈起于睛明,止于此穴。
\x竅陰穴\x 足少陽膽經之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膽脈起于瞳子 ,止于此穴。
\x厲兌穴\x 足陽明胃經之穴,在足大指內次指之端,胃脈起于承泣,止于此穴。
\x隱白穴\x 足太陰脾經之穴,在足大指之外側也,脾脈起于此穴,止于大包。
\x大敦六\x 足厥陰肝經之穴,在足大指之端三毛之中,肝脈起于此穴,止于期門。
凡言手經者,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脈氣之行,不至于足也。凡言足經者,足之三陰,從足
走胸;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脈氣之行,不至于手也(此手足陰陽之說,較之井、榮、俞、經、合之說,簡而明,書之
以便后學觀覽)。
以上圖論詳注,明陰陽交接,陽不混于陰,陰不混于陽,以見陰陽之不雜。
以下借為問答,明陰陽交濟,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以見陰陽之不離。
或問︰頭為諸陽之首,陰氣自HT 項而回,如手三陰,肩胸走手,足三陰,自足走胸,全不及于頭面,然則頭面之
部,全無陰乎?答曰︰何得無陰?如眼者,肝之竅,肝乃足厥陰經也。鼻者,肺之竅,肺乃手太陰經也。耳者,腎之
竅,腎乃足少陰經也。舌者,心之竅,心乃手少陰經也。口者,脾之竅,脾乃足太陰經也。何嘗無陰?
或問︰十二經有十二絡,共任、督、脾絡而為十五絡。其經一一相傳,宜皆謂之經。其經之外,又何者為絡也?答
曰︰人身脈氣之行,直行大隧者為經,分支交經者為絡。十二經之絡,乃十二經之別也。蓋別者,本經脈氣,行至交經
之處,所交之經,則直行其經矣,而本經之脈,則散之諸經,以養諸經之脈,而別行之,所謂絡脈也。如手太陰肺經,
其脈氣之行,起于中焦,自胸博中府穴,下行至手大指之少商穴而止,自此其脈氣則散于諸經,以養諸經之脈。自列缺
穴,交手陽明大腸經,而陽明經,則又自手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往上而直行其經矣。此言肺之一經,諸經仿此。蓋人
之一身經有不到之處,絡無不到之處矣。
或問︰人身有陰陽,六臟屬陰,六腑屬陽。足三陰,自足走胸;手三陰,自胸走手;手三陽,自手走頭,可易知
也。足三陽,自頭走足。足三陽,是膽、胃、膀胱三腑,俱在下部,又謂之足經。其經脈之行,宜自足而上,乃自頭而
下者,何也?答曰︰人身一天地也,羅膈以上屬天,羅膈以下屬地。所以雲,呼出于心肺,天也,陽也;吸納于腎肝,
地也,陰也。頭、面、耳、目、口、鼻、舌五臟之透竅,陰也。手三陽、足三陽俱在頭,陽也,亦上陽下陰之意,此皆
人身生定不易之陰陽也。至于經絡之流行,自陰傳陽,自陽傳陰,又一身流動之陰陽也。人之一身,上則屬陽,天也;
下則屬陰,地也。天地陰陽,人生之始,其部位各一分定。足三陽部位穴情既定于頭,其脈氣之流動,烏得不自高而下
行也?大抵諸經脈氣,經絡未交,寂然不動;經絡一交,脈氣即行,是人身流動之陰陽,皆生定不易之陰陽相交接也。
人身是一小天地。今再以天地之陰陽申言之,天屬陽,地屬陰,此天地已定之陰陽。至于地氣上升而為雲,天氣下降而
為雨,又天地交泰流動之陰陽也。晝則屬陽,夜則屬陰,亦天地已定之陰陽。至于晝而複夜,夜而複晝,日者,陽之精,
月者,陰之精,每一月初旬,則日前行而月后,先陽而后陰也,十五之后,則月前行而日后,先陰而后陽也,陰陽交濟
亦流動之陰陽也。由此推之,人身之陰陽,可洞悉矣。
或問︰真陽之氣,蓄于命門。陽氣鼓動,煦育無形之氣,生有形之質,先天之元氣在于此;其氣熏蒸臟腑,腐化
水谷,后天之氣血生于此,命門之所由稱也。而十二經之中,不載命門,何也?答曰︰命門之氣,人之有生,胞胎凝結,
即含此氣。其氣熏蒸煦育先天無形之真陽,生后天有形之臟腑。先生兩腎,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
生其勝己者。腎屬水,故五臟由是而為陰。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三焦,以
生其己勝者。小腸屬火,故六腑由是而為陽。則命門實五臟六腑之根蒂,陰陽之橐龠,十二經之總司也。且其氣與膈膜
脂膏之內,五臟六腑之隙,水谷流化之關,融會于其間,熏蒸膈膜,腐化水谷,發達皮膚分肉,營運四旁。五臟非此,
悉皆寒凝之質;六腑非此,難成腐化之功。是命門之氣,統通臟腑,默行十二經絡,豈一經之所能盡,十二經之所能遺
者哉?何謂不載?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十二經臟腑圖
內容:\r十二經臟腑圖\p06-d33a28.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十二經歌
內容:太陽小腸足膀胱,陽明大腸足胃當,少陽三焦足膽配,太陰手肺足脾鄉,少陰心經足為腎,厥陰包絡足肝方。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十二經臟腑表裡圖
內容:\r十二經臟腑表裡圖\p06-d33a29.bmp\r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經有十二、絡有十五
內容:心、肝。脾、肺、腎為五臟,並心包絡為六臟;大小腸膽、胃、膀胱,並三焦為六腑,合之而為十二經。十二
經各有其絡,共陽蹺、陰蹺、脾之大絡為十五絡。十五絡之外,猶有支絡。蓋經者徑也,經脈之行,以氣血之流行周
身,經常而不斷者言也,如川流之不息矣。絡猶兜也,如人橫線為絡,以兜物也。絡脈之行,以氣血之分布一身,無微
而不周者言也,如川流之分派而不泄矣。(有雲︰十二經,加督脈、任脈為十五絡,非陰蹺、陽蹺也少,不知當看一別
字。十二經共督、任二脈之別,為十五絡。別即陰蹺、陽蹺,非有二也。)
五臟(臟者藏也,藏精氣而不泄,滿而不實。如心、肺皆有空竅,肝、腎、脾亦有小小筒系,條數不一之空竅,心
包亦然)。
六腑(腑者空也,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滿。如腸胃皆空,飲食入胃,則胃實而腸空,下入于腸,則腸實而胃空,
實則又下行矣,膀胱亦然)。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十二經所屬歌
內容:手經太陽屬小腸,膀胱經屬足太陽,肝足厥陰手包絡,胃足陽明手大腸,膽屬少陽足經尋,三焦手內少陽臨,腎足
少陰手是心,脾足太陰手肺金。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十二經納甲歌
內容:(此歌,諸腑配陽,諸臟配陰)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陽腑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
舊雲︰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雖三焦為決瀆,猶可言壬,而包絡附心主,安得雲癸?且二臟表裡皆相
火也,今改正之。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十二經氣血多少歌
內容:多氣多血惟陽明,少氣太陽同厥陰,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須分明。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十二經注釋
內容:少陽,陽之始,一陽初出地外,即嫩陽也,故謂之少陽。太陽,陽之盛,陽氣升至極之分也,故謂之太陽。陽明,
居太陽、少陽之中,兩陽合明,曰陽明,陰陽等也。少陰,陰之始;太陰,陰之盛,厥陰者,兩陰交盡曰厥。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榮衛清濁升降論
內容:清氣為榮。清者,休之上也,陽也,火也,離中之陰降,午后一陰生,即心之生血,故曰清氣為榮。濁氣為衛。
濁者,體之下也,陰也,水也,坎中之陽升,子后一陽生,即腎陽舉而使之,故曰濁氣為衛。地之濁不能升,地之清能
升為陽,舉而使之上也。天之清不降,天之濁能降為陰,驅而使下也。經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此之謂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入式訣
內容:諸臟腑已各有圖穴注于冊論中矣。依此圖穴,另再各畫一張,統共置于面前,或臟或腑,將每經圖論,一一隨穴挨
著。有上行者,有下行者,有從身后正行,身前正行,與偏行者,其墨線是脈行之路,墨圈是脈絡之穴,細細辨明。或
本經有遇他經穴名者,即以他經穴圖與本經穴圖並看。庶知本經穴圖與他經穴圖其經脈之行,或在一路,或相隔幾寸幾
分之不同,隨穴圖將經絡所行之路,一一認明,只記脈行起止二穴,是借穴以審經絡,不必如專門針灸,每穴而記之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沖脈論
內容:(沖者要也,言其為陰脈之海,通受諸經之氣血也。)
沖脈者,與任脈皆起于胸中,上循脊裡,為經絡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會于咽喉,終唇口;其支者,起于足
陽明之氣沖,並足少陰之經,挾臍左右各五分,上行至胸中而散。其見証也,令人逆氣裡急。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帶脈論
內容:(言其總束諸脈如帶也)
帶脈起于季脅,環身一周如帶,與足少陽會于維道。其見証也,腰腹從容,如囊水之狀,若婦女則赤白帶証,蓋由
濕熱于此滲流而下,故名帶下。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陽蹺脈論
內容:蹺者,言其為健足行步之關要也。
陽蹺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其脈長八尺。生于足太陽之申脈,與足少陰會于居 ,與手陽明會于肩 、
巨骨,與手足太陽、會于陽維會,與小腸經之 俞,與手足陽明會于胃經之地倉、巨 ,又與任脈會于胃之承泣。其見
証也,令人陰緩而陽急,並宜刺之。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陰蹺脈論
內容:陰蹺脈亦起于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沖脈,亦長八尺。生于足少陰然谷之后,上內踝,循陰股入陰,至
胸裡,入缺盆,出胃經人迎之前,入鼻,屬目內 ,合于太陽。女子以為之經,男子以為之絡。其見証也,令人陽緩而
陰急。此經之病,多取足少陽之交信(內踝上二寸),蓋以交信為 雲。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陽維脈論
內容:陽維者維于陽,為諸陽之會,與陰維皆絡于身。若陽不能維于陽,則溶溶不能自收持。其脈起于足太陽之金門,與
手、足太陽及陽蹺會于小腸之 俞,與手之太陽會三焦之天 (在缺盆之上)、膽之肩井,又與足少陽會于陽白,上循膽
之本神、臨泣,正當腦空,下至風池,與督脈會于風府、啞門。其見証也,苦寒熱。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陰維脈論
內容:陰維者維于陰,為諸陰之會,與陽維皆絡于身,若陰不能維于陰,則悵然失志。其經起于足少陽之築賓,與足太陰
會子脾之腹哀、大橫,與太陰、厥陰會于脾之府舍、肝之期門,與任脈會于任之天突、廉泉。其見証也,苦心痛。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奇經八脈總論
內容:經雲,脈有奇常者何?蓋人之氣血,常行于十二經常脈之中。若常脈滿溢,則流入奇經。其八脈者,任脈任于
前,督脈督于后,帶脈束于中,沖脈為諸脈之海,陽維則維絡諸陽,陰維則維絡諸陰,陽蹺本諸太陽之別,陰蹺本諸少
陰之別。譬諸聖人,設溝渠以備水道,而無濫溢之患,故總八脈為一篇,以備參考雲。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內景圖
內容:\r內景圖\p06-d33a30.bmp\r
舊圖有精道,循脊背,過肛門者,甚屬非理,而且無子宮命門之象,皆大失也,今改正之。
心系七節。七節之旁,中有小心,以腎系十四椎下,由下而上,亦七節也。

<目錄>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篇名>內景賦
內容:嘗計夫人生根本兮,由乎元氣;表裡陰陽兮,升降沉浮;出入營運兮,周而複始;神機氣立兮,生化無休。經絡兮
行乎肌表,臟腑兮通于咽喉。喉在前,其形堅健;咽在后,其質和柔。喉通呼吸之氣,氣行五臟;咽為飲食之道,六腑
源頭。氣食兮何能不亂?主宰者會厭分流。從此兮下咽入膈,贓腑兮陰陽不侔。五臟者,肺為華蓋,而上連喉管,肺之
下,心包所護,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宗氣所從。膈膜周蔽,清虛上宮。脾居膈下,中州胃同,膜聯胃左,運化乃
功。肝葉障于脾后,膽腑附于葉東。兩腎又居脊下,腰間有脈相通,主閉蟄封藏之本,為二陰天一之宗。此屬喉之前竅,
精神須賴氣充。又如六腑,陽明胃先,熟腐水谷。胃脘通咽,上口稱為賁門,谷氣從而散宣,輸脾經而達肺,誠肺腑
之大源。歷幽門之下口,聯小腸而盤旋。再小腸之下際,有闌門者在焉。此泌別之關隘,釐清濁于后前。大腸接其右,
導渣穢于大便;膀胱無上竅,由滲泄而通泉。羨二陰之和暢,皆氣化之自然。再詳夫藏府略備,三焦未言,號孤獨之
府,擅總司之權,體三才而定位,法六合而象天。上焦如霧兮,靄氤氳之天氣;中焦如漚兮,化營血之新鮮,下焦如
瀆兮,主宣通乎雍滯。此所以上焦主內而不出,下焦主出而如川。又總諸臟之所居,隔高低之非類。求脈氣之往來,果
何如而相濟?以心主之為君,朝諸經之維系。是故怒動于心,肝從而熾。欲念方萌,腎經精沸。構難釋之苦思,枯
脾中之生意。肺脈澀而氣沉,為悲憂于心內。惟脈絡有以相通,故氣得從心而至。雖諸臟之歸心,實上系之聯肺。肺氣
何生?根從脾胃。賴水谷于敖倉,化精微而為氣。氣旺則精盈,精盈則氣盛。此是化源根,坎裡藏真命。雖內景之緣由,
尚根苗之當究。既雲兩腎之前,又曰膀胱之后。出大腸之上左,居小腸之下右。其中果何所藏?蓄坎離之交 ,為生氣
之海,為元陽之竇。辟精血于子宮,司人生之夭壽。稱命門者是也,號大根者非謬。使能知地下有雷聲,方悟得春光彌
字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